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融合思政元素 推进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

时间:2021-10-14 13:37:18    

  融合思政元素 推进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则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音乐师资为目标。始建于1988年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弘扬师范教育优良传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双传统特色”,尤其是学院的声乐课程2020年成为江苏省本科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立项项目。为将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入专业育人目标,学院在声乐教学中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强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深度挖掘歌曲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手段,改变声乐课堂单一的教唱模式,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体现教学育人的根本宗旨。

  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声乐课程体系

  学院在课程思政探索过程中,着重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全面探索和建设:一是提升理念,自觉践行;二是根据专业特点,有机融合;三是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为音乐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可借鉴的经验。

  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音乐学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的顶层设计,重视音乐教育中强大的艺术育人作用。学院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强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入专业育人目标。在课程体系内容的设计上,深度挖掘歌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融入声乐课程教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红色经典歌曲、红色歌剧,这些音乐积蓄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程设计充分挖掘红歌中的思政内涵,让学生在歌声中感悟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在回顾历史时牢记使命,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声乐课堂融入红歌内容,对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学模式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

  学院的声乐课以小课、小组课的形式为主,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教学,这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教师与学生更易拉近距离产生信任和亲近感,对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有着较大的优势。教师把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恰当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声乐课教学中,帮助学生筑牢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信仰知行合一。声乐课程思政除了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包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如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的授课使思政的内容在歌唱学习中变得生动有趣。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思政教育,在歌声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情怀。学院的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拓展声乐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声乐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开拓课程思政的新途径

  声乐学习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学院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经验,产生显著的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声乐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在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过程中,学院以社会作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定期开展红歌音乐会、名作欣赏会、交流感受会等,把思政的元素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深处。同时这些正能量的音乐会走进社区、养老院、医院,通过社会实践与参与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体现音乐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提高了认知能力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又树立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和科学的价值观,增强了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胡建林)

  (广告) 【编辑:刘星辰】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