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歼20战斗机在世界排名,全球隐身战机数量排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美国媒体“Sandboxx News”制作了全球现役隐身战斗机数量对比海报,美国以600多架F-22A和F-35登顶榜首,中国则以150余架歼-20位居第二,澳大利亚非常意外地以50架F-35A排列第三。此外,这份原本只列举全球隐身战机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却又非常“贴心”地注明俄罗斯现有16架苏-57,在全球排第11位,用意不言自明。这张海报传回国内后,舆论最关注的问题并非美军两型隐身机,也不是饱受非议的苏-57,显然还是国产歼-20,更具体一点说,是歼-20如今的服役数量和未来的生产数量。
来自“Sandboxx News”的海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6年,歼-20顺利结束为期5年的试飞,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2018年,经过部队试用调整后,完全体的歼-20正式大批量生产。2021年9月,官方公开表示歼-20已经装备国产发动机(一般认为是涡扇-10C),宣告这款重型隐身战机全部国产化。至此,歼-20的生产进入全新阶段。从理论上说,再也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直接影响歼-20的生产进程、服役规模,只会取决于国内战斗机部队的需求,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鉴于这两个方面事关重大,外界很少能得到准确信息,因此,不妨看看此前国产战斗机以及国外隐身战机的生产速度,来估算歼-20的生产装备情况。
最新型歼-20已经装配国产涡扇-10
1997年4月9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首架F-22正式下线,并成为全球第一架真正成型的隐身战斗机。2011年12月13日,最后一架F-22A交付,入列美国空军第3飞行联队第525战斗机中队。至此,为美国空军和国民警卫队生产的187架F-22A订单宣告完成,扣掉为期5年左右的试飞阶段,F-22A实际生产了约9年时间,平均每年交付约21架。需要注意的是,“21架”这个数量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航空产业生产先进战斗机的正常速度,70年代末期开始服役的美国空军上一代主力战机F-15,早期量产速度远远高于这个水平。
第一架下线的F-22
背后的原因在于,当时美国海军一直与美国国会交涉,试图保持F-22A的生产总量(最初计划是750架),但当时美国空军正处于全球无敌的状态,美国国会因此坚持削减F-22A项目的开支,而降低生产数量当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在美国空军与美国国会僵持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数字令F-22A的生产节奏一再被打乱,美国空军也试图延长F-22A生产时间以等待新的变数。这些都使得F-22A的交付进度受到影响,平均起来每年生产21架也就颇为无奈了。
F-22A的生产数量一变再变
而事实上,在F-22项目规划阶段,预生产方案是这样的:2000年生产6架第二批次的试生产型号(第一批次是原型机),2001年生产12架第三批次以验证整机性能,2002年提高到20架,2003年进一步增长到30架,最终从2004年开始保持每年48架的速度,一直到2020年之后生产结束,转而准备下一代战斗机的生产。以此为例,似乎每年48架才是大国空军比较理想的重型隐身战斗机生产速度。鉴于我国战斗机部队和总体规模和面临的威胁程度,与F-22A研发时美国空军面临的冷战局面类似,因此可以将歼-20理想的年生产速度确定在48架。
F-22A原本是为应对苏联空军而生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航工业是否能够保障歼-20以每年约48架的速度生产。具体来说,美国航空工业为保证F-22A顺利生产,共动员2700余家大小企业参与,总参与人数一直保持在95000人左右。在早期生产F-22A时,仅为涂刷表层隐身涂料,就需要花费35000工作小时。如此复杂的生产模式,不仅令F-22A获得了优异的性能,也导致造价一路飙升。这些因素也使得F-22A重开生产线变得没有可能。如果测算中航工业是否有能力保障实现上述的生产能力,歼-10C的生产过程最具有代表性。
下线的最后一架F-22A
2014年,基于歼-10B发展的歼-10C开始小规模试生产,最终在2016年开始高速生产,至今已服役超过240架,平均年生产数量超过40架。歼-10C不仅是三代半的实战化机型,也是我国验证歼-20部分子系统的机型,其搭载的先进航电、雷达甚至是大量复合材料,都与歼-20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生产歼-10C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即132厂),在过去的几年中,同时进行歼-10C和歼-20的生产。因此,在目前132厂逐渐将产能转向歼-20的情况下,完全足以保证歼-20每年40-50架生产速度。
歼-10C的规模相当可观
外界在2021年初的空军官方宣传片中,首次发现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据此推算,涡扇-10C大概在2020年中期正式装配于歼-20。换句话说,歼-20从2018年开始,首先装备俄制AL-31F系列发动机,生产了近三年时间,之后转而使用涡扇-10C,开启真正不受限制的高速生产,至今已逾两年。这与美国F-22A在早期的生产过程非常相似,假如取“40-50架”的平均值——45架进行估算,歼-20近年来的生产总数确实达到150架左右。
此外,空军战斗机部队,已经完成从“师-团”建制向“旅-大队”的转变,在官方报道中提及装备歼-20的作战旅数量,加上两个训练基地歼-20的规模,也与“150架”基本吻合。因此,西方媒体认为歼-20如今服役数量超过150架的判断,并没有什么问题。
歼-20服役数量已超过150架
这样看来,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究竟需要多少架歼-20?首先,美国空军在F-22项目早期,基于对抗苏联空军的作战需求,初步拟定了750架的生产数量。而如今我国面临的局势与当时的美国空军颇为接近,歼-20关键子系统的生产也不再受其他国家限制,因此,最终歼-20的服役规模应该与“750架”比较接近。具体说,我国周边的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已经从美国订购了相当数量的F-35,并且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在韩国、日本以及关岛的基地,也开始批量进驻F-35,甚至是机动部署的F-22A。
在关岛机动部署的F-22A机群
再加上美国海军在周边海域活动的航母打击群、两栖戒备群上,搭载的F-35C、F-35B,那么到了2028年左右,我国将在东、南两个方向,面对500架左右F-35的直接威胁。如果再精确一点,如今我国空军共装备了100余架歼-11A、70余架苏-30MKK、200多架歼-11B、24架苏-35SK、200多架歼-16,共计600余架三代重型战斗机。海军陆基航空兵则装备了70余架歼-11BH、20余架苏-30MK2(未来这部分战力会由空军承担),那么海空军在陆上运作的三代重型机总数达到700多架。
中国空军歼-11B机群
鉴于海军航母正在快速发展,未来舰载机部队可以分担部分压力,并且歼-20的态势感知能力也明显强于三代重型机,因此不太可能按1:1的方式,使用歼-20替换700多架三代重型机。如果最终以600-650架歼-20,逐步换下退役的歼-11、歼-16、苏-30/35,或许是充分权衡经济性和战斗力的最佳结果。这个数字再加上已经服役的150余架歼-20,总数量大致在750-800架左右。如果取平均数775架,以年生产45架进行估算,也就会延续到本世纪30年代末期,而这个节点也正是公认的下一代战斗机成熟量产的阶段。因此,综合产能、时间、部队编制等因素,800架歼-20应该是比较符合国情的装备总数。
数量对于歼-20充分发挥作用也很重要
就目前局势简单估算的歼-20服役数量,以及最终生产数量大致如此,那么,800架歼-20能否有效应对美国及其盟友装备的隐身机群呢?就目前来说,美国三军预计将采购超过2400架各型F-35,其盟友采购数量则超过1000架,如此大的规模,确实令800架歼-20难以应对。但这总计3000多架F-35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片区域的航空保障能力也不足以支持如此规模的隐身战机正常运转。因此,美国及其盟友能够将我国周边F-35的可用规模,在常驻数量上翻一倍,达到1000架左右,就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情。而这时,凭借地利优势的歼-20机群,完全具备战而胜之的能力,更何况,新一代歼-35隐身战机机群还没有计算在内。
已经在美国航母上部署的F-35C机群
在2005年,美国F-22A初步形成战斗力时,我国最出色的战斗机是组装生产的歼-11A和原装引进的苏-27SK,国产战斗机更是仍在依赖歼-8F和歼-7G。如今17年过去,歼-20的生产数量已经超过150架,并且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还衍生出歼-20的双座型,这种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进步,在全球可谓独一无二。更重要的是,当年名气远超歼-20的俄罗斯苏-57,如今生产数量只有歼-20的十分之一,一度被视为心腹大患的F-22A,规模也即将被歼-20超越,这是十几年前难以想象的事情,而这也意味着,歼-20未来的路还很长。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